為何選擇這本書
每當我完成一本書後,一個月過後我就會發現自己已經忘記了整本書的內容。
每次閱讀一本書,我都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在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感到乏味和失去專注,甚至想要中途放棄。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 (Hermann Ebbinghaus) 曾經提出遺忘曲線理論,這個理論表明人的記憶會隨著時間逐漸遺忘,因此我意識到需要通過定期複習來將所學的知識從短期記憶轉化為長期記憶。
這種挑戰讓我更加重視如何有效地記住所閱讀的書籍內容,並應用這些知識到日常生活中。

(引用:由 原上傳者為英文維基百科的Icez – Originally from en.wikipedia; description page is/was here., 公有領域, 連結)
當我發現每次閱讀的效率很低,無法將知識有效吸收並轉化為自己的,我下定決心尋找一本實用的書籍,教導我有效閱讀的技巧。市面上有許多介紹不同閱讀方法的書籍,最終我選擇了《高效海綿閱讀法》這本書。書名中的「海綿」一詞吸引了我的目光,因為海綿象徵著吸收新知識的特質。
這本書的關鍵要點
我們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去介紹這個高效海綿閱讀法。
筆記
筆記有兩大目的:一是積極學習新知識,並透過理解將其內化為自己的知識;二是加入個人見解,以強化記憶。
在操作上,閱讀時可依次準備三層筆記:
第一層:碎片化
透過快速掃描,標註重點和引起共鳴的段落,不需刻意記住所有細節。
第二層:心智圖
參照碎片化筆記,製作心智圖,將不同重點分類於不同板塊,整合思考,打造個人知識地圖。

第三層:讀書心得
反思閱讀前後的變化,啟發舊我轉化為新我。
雖然按照這種方式製作筆記需要花費時間,但有助於整理各種資訊並轉化為個人知識。這比閱讀後一個月就遺忘並且再次閱讀同一本書籍而效果不彰的情況要好。我立即將所學應用,分享了這本書的閱讀心得,也成為這個網站上第一篇有關書籍的分享文章。
速度
當我深入研究閱讀技巧時,我驚喜地發現一直沿用逐字閱讀的方法實際上效果不佳且耗時。原來,在閱讀時可以透過眼睛快速對焦整段文字,找出關鍵詞,文字的意義是可以直接被看出來的,從而提升閱讀速度。這種方法也符合成語「一目十行」的意義。
這種方法可以採用先速讀後精讀的方式,即先快速找出書籍的重點和核心主題,然後根據個人需求主動深入閱讀其中一些部分以獲得更深入的理解。
思考
思考的目的在於幫助我們理解新知識,並將其轉化為生活智慧。學而不思,這些知識將僅僅停留在書本上,並無法真正被我們吸收。最理想的情況是,透過閱讀的增多來提升我們的思考能力。
若不知從何開始思考書籍內容或習慣於僅僅吸收而非消化,可以開始通過內心不斷提問來產生想法,隨後根據自身認知來評估這些想法,最終將其整合為一個結論。
書藉類型
上述提到的筆記、閱讀速度和思考方式都可應用於各種書籍,不過不同書籍類型各有其特點。
書籍可以用食物來比喻分為四類:
主食:通常是實用型書籍,能夠滿足我們在工作或生活各個階段中的需求。這類書籍提供實際的建議和方法,但實踐的關鍵在於我們自己的行動和改變。我大多時候閱讀這類書籍,因為我能夠直接嘗試其中的建議方法並實踐出來。
美食:包括文學、史學、哲學和社會科學等書籍。建議由淺入深,例如在閱讀史學書籍時,先了解整個人類歷史的發展,然後選擇一個感興趣的歷史事件進行深入研究,在宏觀和微觀之間不斷轉換。
甜食:包括漫畫和小說等書籍。這些書籍需要細味每段文字,感受其中的語境和情感。這類書籍往往隱藏著比喻和感性的文字,能觸動讀者的情緒。儘管我以前較少涉及這類書籍,但現在我意識到它們的重要性,因為它們能豐富我的語言表達能力,有時一個簡單的比喻就能清晰表達複雜的道理,這展現了文字的力量。
蔬果:查詢型書籍,如百科全書和字典等。這類書籍通常有大量頁數,我們僅在需要時參考特定部分,不會將整本書一次過讀完。
知識體系
我喜歡將知識體系比喻為個人數據庫,其中包含各種不同的知識分類,讓我們能夠隨時根據生活需求有系統地找到相應的答案。
作者建議我們可以結合高度規劃和野生模式來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高度規劃是根據自身目標、夢想或者需要了解的主題,在知識領域中找到想要研究的範疇;野生模式則是根據興趣隨機尋找知識。
在知識範疇的分配方面,可以考慮將70%的精力放在專業領域,20%用於專業周邊領域,另外的10%則用於未知領域。若想更清楚明白,可以參考科技巨頭公司的產品研發資源投放比例,比如蘋果,他們的專業領域是手機,專業周邊可能是手機配件,而未知領域可能是應用人工智慧在手機上的創新應用。
這本書帶給我的啟發
這本書給了我兩個重要的啟示。首先,它鼓勵我保持閱讀習慣,無論是在有動力的時候還是在低迷的時候都要堅持閱讀,即使閱讀效率不高,也不應中途放棄。
其次,它激勵我建立這個網站,通過定期分享閱讀文章來保持閱讀習慣,實踐輸入產出的原則。筆記和閱讀速度這兩方面給了我深刻的啟示,讓我能夠加快每次閱讀的進度,同時提升閱讀質量,而不是在疲憊的情況下硬著頭皮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