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ogo
Menu
  • Home
  • 關於我
  • Blog
Menu

羅素的幸福哲學 | 帶你走出憂鬱厭世的狀態

Posted on July 8, 2025July 8, 2025 by 繼續讀書
  • 你正在精神內耗的狀態嗎?
  • 不要沉溺自我
    • 我們一直在競爭
    • 無聊,其實是對無聊的恐懼
    • 過度工作,是出於恐懼
    • 如果我能成為別人就好了
    • 我這樣做好像不太好
    • 一定是沒有人喜歡我,我的發文才沒有人按讚
    • 你這樣做很冒險,不如先想清楚
  • 培養對外在事物的興趣
    • 健康友善的關係
    • 尊重工作,就是尊重自己
    • 工作以外的休閒活動
    • 有些不幸難以逃避
  • 邁向幸福又近了一步

你正在精神內耗的狀態嗎?

你有沒有試過每天下班後精神早已被耗盡,完全沒有動力去接觸新事物?吃過晚飯、滑滑手機或看一套電影,然後到了時間就上床睡覺,隔天再過同樣的生活,如此日復一日,直到週末才有一點變化。我正處於這樣的狀態。工作壓抑著我許多情緒,但短期內我無法離開工作,無力感非常強烈。所以我選擇閱讀羅素的哲學書,希望能從中得到一些啟發,為生活添加一點動力,邁向幸福再靠近一點。

羅素不像一般哲學家那樣高高在上,而是用一種溫和又坦率的方式,把抽象的哲理帶進日常生活。他不會要求你立刻改變自己的人生觀,而是像一位朋友輕聲提醒你:其實,你也可以不必那麼痛苦。讀他的文字,有一種被理解的感覺,也多了一點相信生活可以變得不一樣的勇氣。

不要沉溺自我

原來憂鬱與厭世的原因,不一定是工作缺乏變化、生活沒有新意、或對世界失去期望,而是內在的意識或無意識一直在影響我們,使我們感到不幸福。想要走出憂鬱與厭世,首先需要勇敢面對這些內在聲音。

我們一直在競爭

你有沒有發現,我們很喜歡比較?社會不斷灌輸有競爭才有進步的觀念,這些競爭哲學深深影響著我們。我們害怕走得比別人慢,於是不斷向前衝,怕自己成為最後一名。久而久之,我們變得焦慮,常懷疑自己的能力,總在內心與他人比較,無形中讓自己越來越自卑。

無聊,其實是對無聊的恐懼

當你一件事做多了,很快會感到無聊嗎?其實我們害怕的,是那些無需動腦的事。這份無聊感與人們從自然脫離、被城市包圍有關。城市裡的一切都是井井有條、框架分明,久而久之讓人感到沉悶。而大自然則帶有流動、不確定與生命力,更能喚醒我們的感知。

過度工作,是出於恐懼

下班路上觀察身邊人,不難發現都市人正經歷著精神過勞,而這往往來自過度工作。你有沒有想過,真正的成因其實是恐懼?我們害怕交不到貨會被責罵、做得不夠快會被取代、工作出錯會招致批評……這些恐懼,才是真正壓垮我們的源頭。

如果我能成為別人就好了

我們的成長過程不會完美,總會有些缺失。當看到別人過得比自己好時,我們很容易脫口而出:「你就好了。」我們習慣從別人擁有的東西中找到自己的痛苦,卻少有從自己擁有的東西中找到快樂。不如試著專注在讓自己快樂的事情上,做好自己的本份,減少對公平性的執著,就不容易覺得人生不公平。

我這樣做好像不太好

宗教信仰或社會規範,常讓我們在行為上產生罪惡感。例如你說了一個小謊,雖然沒有傷害到任何人,卻仍然會感到內疚,思緒翻騰,罪惡感愈來愈重。其實人性本就有弱點,當這種感覺升起時,不必馬上解讀為神的啟示,嘗試加入一點理性判斷:如果沒有違背道德,那其實沒什麼問題。如此便不會讓自己總是陷入自責與內耗。

一定是沒有人喜歡我,我的發文才沒有人按讚

我們內心經常上演小劇場,覺得別人對我們有敵意、想傷害我們。雖未至於被害妄想,但有些徵兆。很多時候,我們高估了自己的能力,期望他人關注自己,或以為很多人在看著自己。

你這樣做很冒險,不如先想清楚

他人的建議當然有價值,能提供不同的角度與參考,但有時也會壓抑我們成長的空間。所以,有時不妨順應內心那份衝勁,勇敢試一試。

培養對外在事物的興趣

當我們開始正視內心的聲音後,接下來就是學習培養對外界事物的興趣,走出去,友善地親近各種人、事、物。這份主動與開放,正是熱枕的來源,也能讓生活漸漸充滿喜悅。

健康友善的關係

愛與被愛的感覺,比任何事都更能激發我們對生活的熱情,也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在一段關係中,我們嘗試以單純的心去對待別人,放下權力的慾望,不只是為了逃避原本的痛苦,更是為了擁有新的快樂。

尊重工作,就是尊重自己

工作若要有趣,首先需要能夠展現自己的技能,其次要具有建設性。當我們選擇工作時,應該把生活視為整體,訂下持續性的目標,才能朝著智慧與真正的道德邁進。只要沒有落入貧困與飢餓之中,若發現這份工作無法帶來價值,為了自己的幸福,最好的選擇或許就是放手。

工作以外的休閒活動

除了工作,也應該主動尋找能讓自己真正放鬆的休閒活動。這些興趣最好不要與工作相關,不應涉及常用的感官與認知,不需依賴意志力、不需馬上做決定,也不會影響經濟狀況。這類興趣在你面對未來困難與痛苦時,將會是重要的情緒寄託。

有些不幸難以逃避

人生裡有些不幸,是我們無法逃避的。面對那些即使再努力也無法改變的困境,我們需要的是心理準備與接納的能力。順其自然,盡人事、聽天命,或許才能讓內心多一點平靜。

邁向幸福又近了一步

談到自我成長,市面上大致分成兩派:一派強調關注內心感受,另一派則偏向激勵人心。我覺得兩者都很重要,而這本書正好在兩者之間找到了平衡。

我曾是激勵派的支持者,相信只要不斷肯定自己,就能激發潛能。那段時間,我每天都會對自己說正面肯定的話,建立運動習慣,接觸各種新事物,希望讓生活變得更充實。但久而久之,當內在的能量已不足以支撐,而行程又已排得密密麻麻,一切便變得力不從心,最後連原本建立起來的好習慣都放棄了。

最近的我,開始傾向關注自己的內心感受,嘗試以自己的節奏生活,不再盲目跟隨世界的步伐,甚至有時想脫離主流節奏。然而我發現,即使如此,我仍舊無法完全擺脫現實生活的壓力。最終,我不停在自我感覺良好與過度工作之間來回擺盪。

讀完這本書後,我立刻想到最需要做的,是先面對那些一直影響著我生活的內在聲音,把它們全部寫下來。當我慢慢處理好這些聲音,我會嘗試調整自己的心態,不再緊抓著內耗的感覺不放,轉而開始培養對外界的興趣,讓自己在這個現實世界中,找到一點屬於自己的幸福。


書名:羅素的幸福哲學: 從憂鬱厭世到用熱情擁抱世界
作者:伯特蘭.羅素
譯者:王徹之
購買連結:
– Kobo電子書
– 博客來
– 誠品

© 2025 繼續讀書 | Powered by Minimalist Blog WordPress Theme